導語
“黎琺”案是我國增強打擊惡意搶注過程中產生的最新典型案例,法院在本案中認定商標惡意搶注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一方面確定侵權人需償付權利人在確權程序的合理支出,另一方面進一步發(fā)布禁令以禁止侵權人繼續(xù)持有和申請近似商標,從而提高效率,破解權利人維權成本高的困局。
案情簡介
原告株式會社MTG于1996年在日本成立,主營美容儀等產品。2012年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生產銷售ReFa(黎琺)品牌的美容儀、按摩器、吹風機等商品。
被告一至五等主體均由相同自然人交叉持股、擔任高管,在人員上高度混同,具有密切關聯(lián)關系。各被告在針對原告的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中進行分工,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鏈條。其中:①被告一浙江樸素電器有限公司負責生產侵權吹風機、潔面儀產品;②被告二寧波市致知電器有限公司則負責銷售侵權吹風機、潔面儀產品;③被告三至五寧波奇才控股有限公司、寧波全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吉登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則負責在多個類別上大量搶注“ReFa/黎琺”商標,為其他被告提供權利基礎。
在針對各被告提起民事訴訟之前,原告針對被告三至五的商標提起了大量異議/無效程序,國家知識產權局均認定被告三至五的商標注冊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擾亂了商標注冊秩序,從而決定或裁定被告三至五的“ReFa/黎琺”商標不予注冊或無效宣告。在此基礎上,各被告仍在繼續(xù)實施商標侵權及商標搶注行為。
2022年底,原告株式會社MTG公司委托萬慧達律所針對被告一至五提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之訴。一方面,原告請求判令被告一、二停止商標侵權,被告三至五停止商標搶注不正當競爭行為。另一方面,原告請求五被告連帶賠償原告三個部分的經濟損失,包括:①商標侵權+②異議、無效等行政階段維權支出費用+③本案合理支出。其中行政階段維權支出涉及到29件異議/無效案件、7個類別“ReFa”、“黎琺”商標駁回復審、行政訴訟、補充注冊支出的費用。
2023年12月28日,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2023)浙0212民初4045號】,認為被告一至五構成共同侵權。其中被告一、二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被告三至五的行為具有囤積商標,借助原告品牌商譽不正當競爭意圖,該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破壞競爭秩序,損害原告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因此,一審法院判令被告一、二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被告三至五立即停止申請與原告株式會社MTG商標“ReFa”“黎琺”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包括撤回已申請商標、注銷已注冊商標,并判令被告一至五共同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65萬元人民幣。
判決作出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該判決已經生效。截至目前,所有賠償金全部執(zhí)行到位(此前有財產保全),各被告也已經辦理其余近似商標的注銷及撤回。
短評
一、 商標搶注行為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制的法律分析
(一)商標搶注尋求《反不正當競爭法》救濟的必要性
商標搶注人搶注商標模式一般有三種:模式一、搶注商標后投入實際使用,這也是最常規(guī)的一種情況,該種情形下,權利人往往可以在清理搶注的商標后提起商標侵權之訴,搶注人的搶注行為通常會在商標侵權行為中作為惡意情形一并予以考慮,影響判賠金額。模式二、搶注商標后倒打一耙,反告權利人侵權。比如“歌力思”案件、“古北水鎮(zhèn)”案[1],都是這種情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古北水鎮(zhèn)”案件中,認定這種惡意注冊并濫用商標權的行為違反了反法第二條,構成不正當競爭。模式三、僅有搶注商標的行為,并未投入實際使用,也未去起訴權利人。這種情形看似沒有造成直接損害,但實質搶占了權利人的資源,導致真正的權利人注冊商標困難,且實際上搶注人存在潛在售賣獲益的可能。因此,無論是上述哪種模式,實質上都侵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對權利人造成了負面影響。
此前,國知局頒布的《商標法》(草案)第83條中涵蓋了【惡意搶注的民事賠償】一條,即:惡意申請商標注冊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該他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損失。賠償數(shù)額應當至少包括該他人為制止惡意申請商標注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但在現(xiàn)行商標法體系下,權利人僅能依據(jù)法條,對搶注商標采取異議、無效等移除措施,國知局也僅能針對前述商標不予核準注冊/無效宣告,并不能額外要求搶注人承擔其他法律責任。換言之,侵權人實施搶注行為的法律后果僅僅是商標不予注冊或被宣告無效,而無需承擔賠償損失等責任。權利人為打擊搶注商標所指出的成本、所遭受的損失,均不能直接在商標法下獲得救濟,單純搶注和惡意維權的搶注均實質地損害了權利人作為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在這種情況下,確有尋求《反不正當競爭法》救濟的需要。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制商標搶注的適用條款及構成要件
反法屬于行為規(guī)制法,其規(guī)制的行為和維護的權益較為多元,根據(jù)反法第一條,只要是侵害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都有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于惡意搶注商標的行為,反法并沒有進行明確規(guī)定。從法律條款及法院司法案例來看,反法第二條的原則性條款可以作為主要依據(jù)。反法第二條規(guī)定: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yè)道德。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guī)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反法第二條作為原則性條款,在適用時有較為嚴格的標準。在判斷搶注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時,通常需要根據(jù)侵權責任中過錯責任的四要件進行認定,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和因果關系。同時也需要考慮雙方是否有競爭關系等。本案中,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也是從以上各個要素進行評析,并最終認定各被告搶注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競爭關系方面:原告及ReFa品牌在美容家電行業(yè)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各被告經營范圍包括家電電器制造、家電電器零配件銷售、美容儀器批發(fā)等,原告和各被告之間具有競爭關系。
主觀過錯方面及違法行為方面:法院認為各被告自2014年8月起申請注冊“REFA”、“黎琺”商標,并于2017年開始大量申請注冊前述商標,截止2020年8月,已累計在15個商品/服務類別上申請注冊前述商標共計52個。在原告的“”、“黎琺”等商標在中國家用美容儀器行業(yè)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情況下,各被告大量申請注冊與原告商標高度一致的商標,且未對商標注冊意圖和設計來源作出合理解釋,具有摹仿抄襲原告商標的故意。從三被告申請商標的類別和數(shù)量來看,也明顯超出其正常商業(yè)經營需求,可見三被告具有囤積商標、借助原告品牌商譽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意圖。
損害結果及因果關系方面:被告的上述行為導致原告為正常經營所需申請注冊的“ReFa”“黎琺”商標因與被告在先注冊商標沖突而被駁回,原告不得不通過對被告注冊商標提起商標異議、商標無效宣告請求,對自身申請注冊商標提起復審、行政訴訟等方式維護其合法權益,支出大量代理費,客觀上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該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以反法規(guī)制商標搶注行為的案例梳理
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不少法院在民事案件中認定商標搶注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筆者部分梳理如下:
二、更進一步—破解商標搶注給權利人帶來的維權困局
(一)行為禁令:ReFa案的典型意義
在以往的維權工作中,痛點在于簡單抄襲模仿行為在減少,但武裝了“商標注冊”的復雜侵權在增加。啟動維權行為需要前置解決商標權屬糾紛,針對搶注商標提起異議、無效。由于中國商標注冊的成本比較低,侵權人往往會連續(xù)、大量地提交注冊申請。而權利方清理這些商標,啟動異議、無效等程序的成本遠高于商標申請成本,且這些成本難以得到償付,形成了一個不對等的消耗戰(zhàn)。
事實上,在日益加大打擊惡意搶注執(zhí)法環(huán)境中,不少既往民事判決已經支持將原告確權成本作為合理支出,判令由被告承擔。但針對被告持有的或者申請中的搶注商標很少直接介入審查,通常要求原告另行啟動確權行政程序予以解決。包括本文一(三)部分所提到的案例中,即便認定了商標搶注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但部分法院也并未支持權利人關于要求搶注人停止商標搶注的相關訴訟請求,抑或是僅判決被告立即停止申請商標搶注行為,對于搶注人已申請/注冊的商標則未一攬子解決。
這種情況下,權利人就要進入一個新的維權循環(huán):確權——民事訴訟——賠償。即便權利人取得了一個成功的民事判決,仍有可能還需要再付出心力去清理大量搶注商標。反觀侵權人,其持有和繼續(xù)搶注商標的成本非常低,形式有效的搶注商標仍然可以抵抗原告行權。不對等的消耗戰(zhàn)仍在繼續(xù),同時將極大的浪費司法資源、行政資源,損害原告以及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在本案中,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直接判令被告撤回已申請、注銷已注冊的近似商標。這種償付確權程序的合理支出以外,在商標主管機關已經有眾多生效裁定的情況下,通過發(fā)布禁令的形式禁止侵權人繼續(xù)持有和申請近似商標注冊,有利于提高效率、破解前述困局。如前所述,在我方及法院跟進下,被告也已經向國知局申請注銷了其他惡意搶注商標。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這種行為禁令畢竟涉及到法院民事判決和國知局行政程序的銜接,如果被告不配合撤回/注銷其他搶注商標,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保證履行?比如,是否可以單獨針對該項“撤回/注銷”商標申請強制執(zhí)行?如果申請強制執(zhí)行對方仍不履行,可否將其加入限高名單?可否依據(jù)生效判決直接請求國知局無效已注冊商標,駁回申請中的商標?能否針對該主體設置黑名單,一旦其申請與權利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就觸發(fā)駁回機制?這些都有待細化。
(二)探討:在商標行政案件中引入經濟手段規(guī)制惡意注冊的可能性
針對搶注困局,此前實踐中也討論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可能性,即,在針對惡意搶注商標提起異議/無效的相關商標行政案件中一并提出民事?lián)p害賠償請求,要求搶注方償付維權支出。但后續(xù),這一舉措一直沒有繼續(xù)推進。
事實上,針對惡意搶注的困境,相較于行為禁令,筆者認為行政附帶民事可能是不失為更加經濟有效的途徑。
針對惡意明顯的注冊行為進行經濟懲罰,需要當事人進行主張,如果這類案件不依托行政案件,由當事人另外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不僅會增加當事人的訴累,也會增加法院審查工作量。而在行政案件中附帶民事賠償請求,雖然案件初期可能會給行政審判業(yè)務稍微增加一點負擔,但負責審理商標行政確權案件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是推進三審合一審判機制的機關,有能力在行政案件中一并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爭議,而且通過賠償杠桿可以有效震懾抑制惡意搶注行為,從源頭上減少批量搶注現(xiàn)象,長遠來看,對于減少商標爭議案件、進而減少商標行政訴訟案件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此外,商標行政案件并非傳統(tǒng)的行政訴訟案件,背后有巨大的民事利益的爭奪,商標權屬于民事私權利,這是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因此商標行政案件屬于存在民事爭議的非傳統(tǒng)行政訴訟案件。對于這類特殊性的案件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司法創(chuàng)新和突破,更好地發(fā)揮司法手段的調節(jié)作用,促進商標管理秩序的治理和規(guī)范,充分體現(xiàn)商標審判領域倡導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導向。
結語
目前,中國打擊商標惡意搶注的力度不斷加強,包括正在進行中的商標法第五次修訂,狠殺搶注之風,打擊商標惡意注冊,強調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成為此次修訂的重中之重。惡意訴訟反賠機制、檢察機關對損害國家、公共利益的侵權行為可提起公益訴訟等制度,都將進一步強化對商標惡意搶注、惡意維權及侵權行為的規(guī)范與治理。
對于受到搶注困擾的企業(yè)而言,在完善自身品牌注冊的基礎上,要勇于對搶注者用于說“不”。積極、及時的提起異議、無效等確權程序以及行政、民事等維權行動。打擊惡意搶注,權利人自身維權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啟動環(huán)節(jié)。相信在各方努力之下,商標將回歸識別產品來源的作用,而非攀附牟利的工具,讓真正需要建立自有品牌取得商標注冊的市場主體能夠得到商標保護。